传承古城瑰宝 展现文化自信的苏州样本

  • 2022-12-27
  • John Dowson

  古城是苏州的根脉所系、灵魂所在,保护好古城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近日,我市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着眼未来4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共商苏州古城保护大计。

  习总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古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古城瑰宝,才能助力苏州行稳致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面积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拥有各级文保单位184处、“中华老字号”17家、非遗代表性项目100项。姑苏古城历经2500多年城址未变,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文物单体数量和密度,全国最高,这些资源处处散发着古城的文化魅力,是苏州之所以为苏州的独特资源。

  一座城市的灵魂,不仅表现于它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人文情怀。姑苏古城,是最能够代表苏州的文化符号。走好千年古城的复兴之路,要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看待苏州古城的价值。守护好古城,才能留住苏州历史文化的根。

  提起苏州,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一城粉黛、半城园林、小桥流水人家,还有那让人酥到骨子里的吴侬软语和精致典雅的苏式生活。徜徉古城,游历堪称苏州古城缩影的平江历史街区,千年前的繁华景象扑面而来。由古城区老旧的双塔菜场改造而成的双塔市集,精致与烟火气并存,成为这座城市最热门的潮流打卡地。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秉持“中而新,苏而新”“不与苏州古城争高低”的原则,成为延续苏州文脉,又跟上时代步伐的创新理念作品。

  苏州着力打造当代“姑苏繁华图”,较早提出了古城保护规划,以“绣花功夫”精细雕琢,展现江南文化魅力,将苏州古城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营建智慧、体现适宜栖居的人居典范。从老城建筑,到街巷肌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原住民生活和方言,把传统民俗都保护下来,苏州的老城是一个“活”的老城,发展的老城,是传承了中国人典雅生活方式的美好人居之地。

  提起江南文脉,苏州当仁不让。据统计,苏州历史上文武状元有60位之多,而如孙武、范仲淹、唐寅、冯梦龙等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作为江南文化发源地之一,苏州底蕴深厚,苏州园林是苏州历史的缩影,更是苏州 “城市名片”中的“徽记”。

  千年变迁,古城始终是苏州的“心脏”。穿过独墅湖湖底隧道的这段时光,就像是苏州古城从历史走到现代的过程。一条短短的隧道,连接了苏州的前世与今生,苏州便是这样的一座“双面绣”城市。把昆曲、园林、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好、展示好、利用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使苏州始终成为世人心中“最江南”的地方。

  繁荣了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承载着苏州历史文脉,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苏州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传承古城瑰宝,苏州要继续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城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等方面探路,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提供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苏州样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