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看视频:虽然越来越“懒”但更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 2023-02-14
  • John Dowson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5.14亿,与此同时,20岁以下的网民占比达23%,而互联网还在进一步向低龄化渗透——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权威数据。

  从投资人到视频从业人员,从创业者到广告用户,大家都热切的关心同一个问题:90后,尤其是95后,他们在想什么?和上一代人相比,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原生民,生于斯长于斯,所有的生活经历都与互联网连接。他们是如何看视频的?他们和其他年龄段的差异在哪里?他们的消费方式是什么?

  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给出了以上答案。在现场公布的腾讯视频里,我们发现,年轻一代们既关心国家大事,也心系偶像的一切,然而他们并不迷信免费的午餐,更愿意为精神享受付费。爱豆、互动体验、优质影视资源,都是勾起他们买买买的动力。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推动着视频网站内容朝着更精品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相比其他年龄层,年轻一代更容易成为网络视频的忠实“俘虏”,他们习惯每天登陆“打卡”,通过分享视频内容完成社交,更能熟练玩转各种互动体验。然而,他们也越来越“懒”,操作更倾向于简单化,比如“点赞”。他们既灵活又嬗变。

  关于新生代的用户习惯,一共得出了18个。以大数据为基础,从用户出发,针对视频网站未来发展方向,从“用户类型、用户体验、内容趋势”三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将用户分为跟着内容走、哪有好片看哪里的普世用户,忠心耿耿数量飞增的会员用户,以及爱豆在哪我在哪、爱豆指哪我打哪的粉丝用户三大类。

  这三类用户中,90后已成视频观看主流群体、00后也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是每日视频“打卡”用户主力军。

  与电视相比,互联网是主动的,可以自主选择播放内容,观看体验更佳,在网上追剧,追节目已经成为年轻用户的固有习惯。而对懒得出门的宅男宅女来说,去影院追热映新片,也不如在家等视频网站更新。

  在接受外界资讯时,他们更主动,对国内外大事也保持着敏锐度——这一点更接近70后。相比而言,80后更爱动漫,60后习惯从搞笑内容中减压。

  单以时间论,饭后和睡前,是视频用户活跃的最高峰时段。尤其是晚上9到11点,对躺着玩手机的“砸脸党”们来说,床瘫与撸视频、发弹幕更配哦。

  若以场景来看,上班上学路上和睡前,大部分人都是手机低头族,上班空隙或休闲时间,电脑端视频更吃香,晚餐时,互联网电视也成为了不少人的新宠。一个标准网民的一天,总是离不开各种大小屏幕,且切换自如。

  以地域来区分内容喜好的话,湖北用户最容易拜倒在叫兽和欧巴的长腿下;上海网友最international,既爱美国也是英伦控;华北人民最接地气,国产影视剧在这片土地上最受欢迎。

  登陆时间反映了各地用户的收看和生活习惯,河南、山东的用户最勤奋,早上七点就上线,四川最多“夜猫子”,追剧常常到凌晨,浙江网友则很会利用零碎时间,最爱在饭点撸剧。

  相比普世用户,付费用户带来的是更“忠诚”的爱。在登陆时长上,付费用户比免费用户高48.7%,人均单日VV(访客的访问次数)也是后者的两倍。

  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视频服务商能够激发起用户的消费需求和热情,那么未来的市场潜力和想象空间会更巨大。

  如果按地域来区分会员的线%的会员率高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浙、苏两省,北京排在第四。最“任性”的用户一连充了19年会员。

  他们更愿响应直播、饭团等新产品互动,对需要付出更高成本的游戏、影视剧、体育赛事等内容的需求也均高于女性。反应在会员比例上,男生高达65%,近乎女生的两倍。

  金钱诚可贵,体验价更高,高学历和新生代们更愿意为精神享受买单。爱豆、互动体验、优质影视资源,都是勾起他们买买买的动力。

  发现,会员用户中,80后到95后的用户覆盖率高达93.68%,大学生用户也高达41%,在所有学历中占比最高。

  对重度付费团体——粉丝用户而言,已经全然变成新生代的天下。“饭团”中90后用户达到了七成,近50%来自95后群体,80后追星已不再疯狂。

  数据告诉你,男性用户已经以54%的占比赶超女性用户,成为绝对主力,还不把迷弟们重视起来!

  新生代崛起,让用户从单纯的“视觉派”升级到了“玩乐派”。视频在线直播、社交互动等平台特色功能的不断挖掘,满足了更多音乐用户对多场景收听和碎片化收听的需求。

  很多用户已经被便捷的移动设备和网络体验宠坏,他们越来越“懒”,只有最简单的操作功能才能让他们有轻轻单击屏幕的,比如“点赞”,热剧、神综艺都是点赞“重灾区”。

  自带话题或“槽点”的作品才能撩发网友发射弹幕的热情,《青云志》、《九州天空城》和《老炮儿》成为弹幕“高密区”的前三强。

  粉丝们喜欢使用腾讯视频“只看TA”功能follow自己偶像的动态:热播剧每天蹲坑追,所有作品要集邮,个人cut视频合集也要来一套……这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痴迷,是粉丝黏性最直观的体现。

  让在线直播嗨起来,除了实时弹幕、吐槽外,送道具等互动方式的出现也极大调动了粉丝的参与热情。腾讯视频就有300多种个性应援道具,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数据显示,有36.7%的用户愿意花上十块钱来购买虚拟应援道具,另有9.5%的用户则愿意为此花到50到100元。以视频用户的基数来看,粉丝用户的消费潜力大有前景可挖。

  视频用户是酱紫谈论世界的:“666666”、“辣眼睛”、“洪荒之力”、“蓝瘦香菇”……每年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行语从热播视频节目中横空出世,再经过网络发酵走红。

  如果不看《天空城》大概不能get “妖艳贱货”的美,不追《拜托了冰箱》就不明白什么是“何尔萌”,不看《中国新歌声》则无法正确代入“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使用语境。

  对年轻用户而言,好的内容通常不会独享,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边看边聊,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朋友圈、QZone等社交平台都是优质视频内容的重要发酵窗口,《青云志》等影视剧的热播、奥运会中傅园慧“洪荒之力”的走红都离不开大家交口相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