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暗矿井里的人性电影《盲井》讲述来自底层社会的利益诉求

  • 2023-02-21
  • John Dowson

  导语:矿工是一个高危的职业,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异常危险恶劣的工作条件,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拿生命来赚钱。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建设对煤炭传统型能源的需求量剧增,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数的私人煤矿遍布全国各地。没有现代化设备和安全保护措施,只靠矿工的双手和最简单的运输工具,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有这样一部电影,拍摄的时间非常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上映了,它真实描述了早期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生存现状。这部电影很好地反映出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片名叫做《盲井》,这也是李杨导演执导的个人首部电影。因为拍得太真实了,很多人对于底层人的可怕难以想象,也了解到这么一个让人心酸的行业。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佳作,反映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更多地在讲述与人性有关的东西,震撼人心。

  该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神木》,而题材来源则出自于当年的三起矿洞杀人团伙案件。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导演李杨可以说是冒着生命遭受威胁的危险,走访大半个中国的大大小小的煤矿,倾注了他的很多心血。摸着自己的良心,让他坚持了下来。

  由于电影题材的原因,电影未能与内地观众见面,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巨大影响力。正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精准的把握,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底层人的固有印象。当然,从电影的结局来看,不管是出自于同情还是良心使然,以真实化的风格化解观众内心的困惑和愤怒,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了。

  正是这样一个真实而震撼的华语片,以写实、犀利、贴近现实的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因为过于真实,让这部电影存在一些争议,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算是一部成功的。不仅豆瓣评分高达8.8分,而且导演李杨凭借这部在2003年举办的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成为中国内地导演在世界电影舞台上获得的至高荣誉。

  这部电影反映了早期采煤业的真实现状,在频发的矿难和谋财害命犯罪行为的紧密联系中反思人性,为我们展现出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发人深省。

  影片是对矿工这个社会底层群体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充斥着人性深处的黑暗和良知的觉醒,更多的是触目惊心的细节

  一位有着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甚至有点偏执的导演,用生命拍了这部戏,深入底层社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用纪录片式的影像展现小煤矿以及矿工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人看着既揪心又气愤。其实,底层人群的悲惨生活,导演已经简单直接地记录下来,并没有刻意地进行艺术化效果的处理,直观写实。

  无数新兴的小煤矿,本来给很多矿工挣钱养家糊口的机会,最后却成为很多人的噩梦,这里面的利益纷争,连同违背道德良知和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成为赤裸裸的关于凶残人性的探讨。就好比这样一句话比喻得非常贴切:比煤更黑的是人心。

  这部电影从各方面显得非常纯粹,以第三者的视角亲历黑暗矿井下生存与死亡的瞬间。剧情上没有故弄玄虚,平铺直叙而不刻意煽情;拍摄手法以平视为主,甚至连长镜头都很少;艺术加工的痕迹都很少,背景配乐也似乎省略了。灰暗的色彩贯穿始终,就如同矿工兄弟暗天无日的工作环境,单调而悲凉。

  弱小的生命在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下突然消逝,连同肉体被埋进煤层,从此被隐藏。导演以一个同情弱者,反映现实的立场呼唤良知的觉醒,用晦涩和隐忍的镜头语言引导人们进入人性深处的黑暗面。在触目惊心的细节描写中,凸显粗粝、残忍和黑暗的一面。

  死里逃生的少年、丧尽天良的矿工、良心觉醒的同伙,在金钱利益和人性善恶中形成一场赌局,暗含命运的最终归宿

  王宝强饰演片中憨厚的懵懂少年元凤鸣,历经死里逃生的命运起伏,他只不过是这些人为矿难中的无数无辜殒命矿工中的一个幸运儿。这部电影也是王宝强的个人首部电影,青涩的演技之下逐渐显露出表演的实力,塑造了一个青涩稚嫩的农村少年形象。

  元凤鸣意外逃脱并拿到赔偿款的这个结局让观众在感受全片压抑的氛围中感到一缕希望之光,这也是导演出自于同情和社会责任感寄予的希望和对社会现实未来的美好憧憬。元凤鸣的呆和纯很好地体现出初涉社会人的各种转变过程,也折射出残酷社会的人心险恶。

  王双宝饰演的唐朝阳在电影中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游手好闲之人,表面上是在煤矿工作的矿工,暗地里却是草菅人命的恶人。他的生财手法很卑劣,诱骗他人以亲戚之名进入小煤窑打工,然后害死工友讹矿主的钱谋取私利。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

  电影中他的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善恶终有报,以前被自己用作陷害他人的矿井,今天却成为他的葬身之地。害人终害己,为了钱丧尽天良也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此类人的下场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王双宝的表演可圈可点,特别是他的一腔河南话。

  李易祥饰演的宋金明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角色,他以前是唐朝阳的同伙,双手也沾满了矿工工友的鲜血。但是在和元凤鸣的相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安,并最终有了良心发现,间接地促成了元凤鸣的意外逃脱,自己也命丧矿井。

  三个主要角色人物的命运,似乎印证了善恶因果相报的古训。在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一场关于金钱利益和人性善恶的赌局,有输就有赢。有人追逐金钱丢掉性命,有人死里逃生,重获新生,这就是每天不断上演的社会剧情,很真实。

  以人性的角度去反思煤矿工人的现实状况,在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中表达底层社会的利益诉求,需要人们的敬重和深思

  疯狂的矿井之下,人性的凶恶被放大,可以昧着良心做杀人骗钱的勾当,而实施者可以一桩接着一桩地屡试不爽,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愤怒。他们不讲规矩,为所欲为,永远隐藏在暗处,没有职业道德可言,成事之后就去吃喝玩乐丝毫不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

  下井之后,当罪恶的勾当开始实施,生命的亮光如同矿工帽灯一样越来越微弱,在苦难中人性被扭曲,金钱的利益驱使之下,人心的黑暗和无尽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灰黄的色调之下,展现在镜头面前的是衣衫褴褛、浑身黑色脏兮兮的矿工们。他们面对的不是繁华的城市工地和农村的田间地头,而是荒凉贫瘠土地之下暗黑无光的矿井。这里,浑浊的空气,简单原始的工具,幽闭恐惧的工作空间让人心惊胆战。

  只有在下井之前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可以看到光亮,简陋的安全设施和极端恶劣危险的条件,生死显得无常且显得非常渺小。经济利益的追逐下生命没有丝毫保障,在他们脸上的淡然表情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电影的结局中,这样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元凤鸣死里逃生走出矿井迎着阳光却无法睁开双眼,面部的表情动作虽然有点扭曲却非常真实自然。长期在离地面几十米的矿井工作,对光线特别敏感,他们需要生存和呼吸,但害怕光线的刺激,这是黑暗的环境造成的。

  本片的现实意义在于以人性的角度看待煤矿工人悲惨命运,身体的不适更是人性的逐渐侵蚀,人穷志短之下干出践踏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情来。诚然,在这个谋财害命的压抑故事中还是点缀着一点温暖,那就是宋金明的良心觉醒,在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中体现人性善的一面。

  电影的现实意义: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职能部门的监管,更需要呼唤社会良知和责任感中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让悲剧不再重演

  矿工,在全界范围内本身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获得高额劳动报酬的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体力和生命的代价。在严苛昏暗的环境中工作,用源源不断开采出来的煤炭资源支援国家建设。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入千家百户的供电和供热,就是背后这一群人的辛勤劳作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随着国家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和监管,采矿企业的安全设施不断完善,强调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工人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煤炭产业的安全形势比早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作为高危职业,各种事故仍然可能发生,如何尽最大可能去避免大事故是管理者所要考虑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民众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法律和道德约束框架下的社会,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在减少。但是,人性有善恶之分,作为每一个社会人,应当具有起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人心的险恶不去做无意义的批判,更多的是加强每个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提倡人性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身边假恶丑的现象,并加强社会防范意识,让各类悲剧不再重演。

  电影《盲井》作为一部早期的现实主义华语佳作,用最原始的镜头照亮人性深处的黑暗,不修饰,不掩饰,反映出社会底层的苦难和心酸,以社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警醒世人,给人震撼人心的反思。真实的镜头之下折射出罪恶人性的悲哀,但是导演在人性命题上表现出正直且强调社会责任感的毅力,让这部优秀的电影真实而感人。人性迷失固然可怕,怀有善行和良知的心,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